上海艾睿翻译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由于生活方式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存在诸多差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因此美食菜肴作为人民生活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最能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负载词和文化观念两方面。文化负载词代指每种文化中特定的词汇储备,这种词汇在翻译时无法在目的语词库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因此便存在归化异化之争。部分译者倾向于归化策略,用目的语词库中意思相近的词来替代,如将“饺子”译为“dumpling”,但“dumpling”在英文中意思一般为用面粉或麦片捏成小面团,与本意存在较大差异。这种译法容易使英语读者产生误解,不利于中国饮食文化传播。所以现在译者大多直接音译为“jiaozi”,既能有效解决中西词汇不对应等难题,还以更直接、更独特的方式传递文化。

文化观念的差异从中西方菜名的比较上就可见一斑,中国饮食取名重美观、重形式、重寓意,重修辞,表达委婉浪漫,而相比之下西方饮食则偏向实用主义,不会过于注重形式,表达简单明了。中文菜名或虚实结合,如“游龙戏凤”“佛跳墙”;或寄托祝福,如“年年有鱼”“百年好合”;或巧用修辞,如“蚂蚁上树”“桃园三结义”。而绝大多数英文菜名都由食材、烹饪方法和产地三部分组成,读者/顾客一般通过菜名就可以对菜品有大致了解,例如“French onion soup”“caramelized shallots”“Texas OG barbecue”。从归化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意译法,如“蚂蚁上树-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金玉满堂-shrimp and egg soup”,用更符合英语读者用语习惯的方式翻译出菜肴的具体内容,但一味地侧重于实用信息也会牺牲菜名的取名艺术和文化内涵;从异化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音译法和直译法,如“龙井茶-Longjing Tea”“百年好合-A Long-lasting Happy Union”,虽然保留了源语言文化,但容易使读者丈二摸不着头脑;从等化(归化和异化的结合)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注释法,如“油条-Youtiao(Deep-fried Dough Sticker)”“带子上朝:Taking the Son to the Imperial Court (Duck and Pigeon)”,在传递文化的同时加以帮助读者理解的注释,在可读性和文化性之间达到平衡。

以上三种翻译策略侧重不同、各有利弊,在实际翻译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通、巧妙使用。




上一篇: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下一篇:古代诗歌与英文碰撞后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