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推荐
人工智能与翻译
不可否认,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系统似乎越来越成熟。百度翻译、网易有道翻译、搜狗翻译等工具层出不穷,只要一部手机,两种语言就可以随意转换。在生活节奏加快,金钱压力增大的现代社会,这样无需花费,不必耗时的工具,对于一部分人群和企业来说,无疑是不二选择。
但是,人工智能在为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其背后也有存在的问题。首先最大的问题在于翻译的精确度。人工智能最显著的特点无非就在于,它是一个机器,但这也是它最大的弱点。机器相较于人,它没有实践能力,没有经验来源,更不会结合语境去做翻译,这就对其精确度提出巨大挑战。比如日语中的“いいです”,机器一般翻译为“可以”或者“好的”。但是在特定的吃饭场合中,其意思会发生变化。A:“ビールも飲みますか”(还喝啤酒吗?),B:“いいです”。此时的“いいです”实际上是“不用了”或者“够了”的意思。可见,同一个句子,语境不同,意思也是截然不同的。人工在进行翻译是,会基于常识背景,特定语境进行翻译,而机器却只能“刻板”翻译,具有很大局限性。
其次,机器相较于人工不具备辨别和创造美的能力,运用在翻译中自然也就稍有逊色。严复曾经提出翻译的三大标准“信、达、雅”。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通顺明白,词语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信和达两点要求,机器翻译基本可以完成,但是要达到“雅”的程度,恐怕略有难度。也就是说,机器只能直译,追求达到意译的标准和水平,还必须是专业的人工翻译。
最后,支撑机器进行语言翻译是其大量现存语料,但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剧的现在,对于小众语言的需求以及一些企业的专业领域翻译标准,这些都是机器翻译无法满足的。
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势必会取代人工,造成失业人口增加,对一些行业造成冲击。但事实上,凡事都有利弊,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器翻译有其本身便利性,但是人工翻译也有其不可取代性。翻译行业从业者大可以借助机器去解决一些简单的翻译问题,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翻译,从而达到双赢。
上一篇:日语翻译这件事
下一篇:汉语与德语的行文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