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形合与意合的差异。英语是形态型语言,其结构形态会发生很多变化,比如说时态语态,名词单复数,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还有就是非谓语形态的变化,过去分词,现在分词和不定式等。同时连词也有其形态变化,比如连接代词/副词,介词和冠词。而汉语是语义型语言,没有具体的形态变化,更强调的是意思。有时候句子甚至都没有主语,而且也很少用连词,是靠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去理解的。
第二个类型是长短句的差异,英语习惯用长句,一般使用树形结构,即主语+谓语的框架,用连词,介词,关系词等构筑附属成分,构成葡萄句或者树形句。而汉语一般使用短句,是竹型结构或者线性结构,多动词或名词排列,短句相接,按时间或者逻辑顺序进行。
第三是静态与动态的差异。英语是静态的语言,也称为屈折语,比如说动词屈折变化和形态变化。名词较动词更加稳定,表示的是一种状态,有表达优势。而且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其他词转化为名词较为容易,比如说动词或形容词的派生词,词缀变化和词性转化。中文却是动态的语言,也称为非屈折语,没有动词形态的变化。中文很擅长于用动词连接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所以动词在中文里是很多见的,并且能够被灵活使用。
第四是物称与人称的差异。英语是以物称为主的语言,通常被称为无灵主语,即没有生命的物品做主语,非常注重客观性,表现事物的独立性与存在性。而中文是以人为主语的语言,被称为有灵主语,注重主观性,表现生命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最后一种类型就是被动与主动的差异。英语习惯使用被动语态,表现一种客观意识,是一种客体的状态。在英语的被动语态中,动词形态是有变化的。而中文习惯于使用主动语态,表现一种主体意识,人一般就是动作的执行者,其动词形态没有改变。
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对我们以后的翻译大有裨益,针对不同的差异,可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使我们的译文在做到贴近原文的同时,也更加地道,更加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