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艾睿翻译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俄语口译二三事

说起译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衣着得体、表现大方,在外交或者谈判场合侃侃而谈的身影。在许多小说和影视剧当中也有职业是译员的主角。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男神女神”,比如曾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如今是领导人首席俄语翻译的程一堃、几年前以出色的业务能力在网络上备受关注的英语译员张璐。

相信许多学外语的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都梦想着成为一名翻译,但是学了几年却产生了放弃的想法,不少人甚至转行。因为学习一门外语,用它来日常对话容易,但是想要在某个专业领域精通中外翻译并不很简单。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译员,需要付出许多努力。

口译译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为人处世的知识、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在口译场合会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译员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一位中国俄语译员表示,曾经有一次她在会场做交替传译,而她的对面是一位在中国结婚并生活了十年的俄罗斯译员,这位译员把交替传译做成了同声传译,这给中国译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译员很有可能产生慌乱,甚至丧失自己平时的水准。那么应该怎么做呢?这时候心理素质要强大,不能被吓倒,按照约定的翻译要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

在做同声传译时,尤其是领导人讲话,常常会有提前拿到的稿件和现场的稿件不同的情况。这是常见的事,因为发言稿要不停地做修改。而作为译员,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提前了解领导人的专长领域和政绩,针对领导人可能在会议上涉及的专业术语自己提前做好准备,以灵活应对。

而非正式场合的陪同翻译就比以上两种情况稍轻松一些。但这并不代表可以掉以轻心。因为陪同翻译反而比较灵活,对话的内容难以预测,可能会存在跳跃性很强的情况,并且有时对方会有一些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的忌讳,这对译员的个人素质也是一种艰难的考验。

因此,想要做好口译并非易事。译员不能有畏惧心理,要不断地跌倒再爬起,在实战中累积经验,丰富充实自己。而同时一次紧张的口译经历也往往会使译员快速成长。



上一篇:了解饮食文化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全球化进程

下一篇:如何做好俄汉新闻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