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推荐
常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译者对于语言文化背景常识的了解是翻译质量的一个重要决定性因素,从而直接影响着目标读者的阅读体验。在Jane Austen的名作Pride and Prejudice中,有这样一句话,“Sir William and Lady Lucas are determined to go, merely on that account”。这句话有时会被翻译为“威廉爵士和卢卡斯夫人……”,那么中国读者就会把他们当作不相干的两个人。但若是译者知道英国贵族之间的称呼习惯,并按照中国人惯常的思维,稍稍进行一下调整就能更便于读者去理解人物关系——“威廉爵士夫妇已经决定去拜望他,他们也无非是这个用意”。又比如说,“As a teacher, he has shown dedication to the youth and a love of learning”,一种翻译是“作为一个教师,他已经显示出对青年的献身和对学生的热爱”。“as”往往会被习惯性地转换成“作为……”的表达,但其实用“身为……”来强调一个人的身份或职业等更为贴切。在翻译时,尤其需要注意英文中的不定冠词(a/an)是否需要翻译。英语单词“show”被表述为“显示”,无疑与原句的意思产生了偏差,因为“显示”是一个主动、张扬的动作,而原句带有的情感色彩是褒义的,此时就应该转换一下视角。经过审校,宜改译为“大家看得出来,他身为人师,立志教育青年,自己也好学不倦”。
此外,译者在翻译时常常会遇到熟语,若是缺少这方面语言常识的积累,则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熟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摆出陌生的脸来的,一类是冒充老朋友的——后一类更加危险,一不留心就会上他的当,因此不能掉以轻心。比如,在“You may think at first I'm as mad as a hatter”中的“hatter”本义为“帽匠”,而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没有“像帽匠一样发疯”这一说法。但在西方文化中,古时候的帽子,在制作时必须使用含有剧毒的水银。而由于帽匠长时间接触水银,他们会产生痉挛以及情绪起伏过大等症状,而这些症状就跟发疯时的状态一样。遇到这种情况,译者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浅层语言涵义,而应该传达文化背后的内涵。
毋庸置疑,翻译离不开常识这一方面,常识对于翻译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仅是翻译的基础,还决定着译文的成败。翻译是知识,是学问,也是生活。所以说,学翻译的人一定要博览群书、杂学旁收,多多体验生活,丰富生活阅历。
上一篇:语境与词义选择
下一篇:翻译过程中常识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