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推荐
如何做好合同翻译?五个关键要素不能忽视
合同翻译,是翻译工作中最严谨、最具法律责任的一类任务。它不仅要求语言的准确性,更要求法律逻辑的严密性。一次翻译疏漏,可能导致条款失效、争议升级,甚至法律后果。因此,做好合同翻译,必须远高于“字面准确”的标准。
那么,专业译员或翻译公司应如何才能把合同翻译做到位?下面是五个必须掌握的核心要素:
1. 精准理解法律术语与表达习惯
合同翻译的第一步,不是动笔,而是理解条款本身的法律含义。很多术语在不同语境下有细微差别,例如:
“shall” 在法律英语中多表示强制义务;
“notwithstanding” 表示即使有其他规定也以当前条款为准;
“indemnify” 通常含有赔偿、保障责任的双重含义。
译员必须清楚其对应的中文表达是如何在法律中使用的,而非简单词汇替换。
2. 语言风格要契合法律文体
合同语言讲求简洁、明确、无歧义,中英文皆如此。翻译时要避免使用口语、修饰性强的表达或冗长句式,力求逻辑清晰、结构对称。例如:
原文:This Agreement shall remain in effect unless terminated earlier in accordance with Clause 9.
翻译:本协议持续有效,除非依照第九条提前终止。
保持结构与表达一致,有助于避免法律解释上的歧义。
3. 保持术语统一,建立术语库
一个合同中,“licensor”和“licensee”、“party A”和“party B”、“effective date”等术语会反复出现。术语必须保持前后一致,否则在多页合同或补充协议中会造成混乱,甚至影响法律效力。
使用术语库和翻译记忆工具(如 Trados、Memsource)可大大提高一致性。
4. 严格格式与编号,还原原文逻辑结构
合同通常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标题、章节编号、条款条点、附件引用等。翻译过程中要:
保持标题、编号与原文对应;
明确列出子项和层级;
不随意增删内容,保持合同的可对照性与可追溯性。
5. 审校与法律复核不可或缺
再熟练的译员,也需要经过专业校审甚至法律顾问复核。原因是:
法律责任重大,容不得小错;
有些翻译虽语言通顺,但在法律实务中不成立;
客户多用于正式用途,如仲裁、诉讼、跨国签约等,合规性极高。
对于重要合同,建议进行双语对照审校,并留存译稿审查记录。
总结:翻译的不只是合同,更是责任和风险控制
合同翻译不是“翻字”,而是“译义”。译员是法律逻辑的二次传递者。真正专业的合同翻译,应当既能看懂法律条款,又能用另一种语言完美地“复刻”出其原始效力。
在艾睿翻译,我们将合同翻译视为法律服务的一部分,以高标准、严流程对待每一份译文。如果您正在寻找可信赖的合同翻译合作伙伴,欢迎与我们联系。
上一篇:为什么保险单翻译必须找专业机构?
下一篇:翻译公司翻译流程是怎样的?